如果人人多付出點愛
力獻姊妹// 17歲以前的日子,是在家中渡過的,過得實在安逸,實在懶散,卻留下太多太多的回憶。我是在北京出生,北京長大的,對爸爸的印象實在不是太深。先是支援非洲,再是國際對外廣播電台的日夜論番播音工作,以至以後滿世界的短期出差。最後可算安穩下來,美國一幹就是6年。媽媽雖由於我而不能長期住外,卻也馬不停蹄的四處跑個不停。唯一的姐姐在河南省外貿學校住校學習,我便成了完全自由的人。本來還是每日按時上學,按時回家,然後就冥思苦想的搞出一堆名堂:每周4個晚上的課後大專補習,周日的美語會話訓練,定期去幫助孤寡老人;使得父母倍感欣慰,個個同事都知曉某某人有如此靈氣乖巧的女兒,從此成為楷模。說來心中有愧,2年的高中生活,別人都用來豐富自己,我卻毫不吝嗇的浪擲了,每周4個晚上和男友出外閒逛,周日開派對,定期地電影欣賞,忙得是天旋地轉,看似日日快樂無比,安靜下來卻時時覺得一切如此的乏味,如此的平庸,不知該如何面對這本該燦爛的青春,這短暫的人生。一切的一切,帶給我疲憊與厭倦。 突然一道曙光,爸爸回國出差,告訴我,下個月的這個時候,我將和媽媽一同赴美,開始新的生活。媽媽日日擔憂,惟恐美國的生活不能似如今般穩定「正常」。我卻斜起眼睛,撇著嘴巴笑她荒唐、缺乏自信、守舊與腐朽充斥她的思想,自己則盲目樂觀,猛唸英文,又忙著和大伙開惜別會。然後揮淚離別,踏上「樂土」。美國真的好美啊,古樸的建築,幽雅的環境,天上的野雁,樹上的松鼠與滿眼的紅葉,帶給我無限的希望與遐想。由於恰好是暑假,便藉機到處遊覽,紐約、自由女神、大西洋賭城、波士頓以及名符其實的唐人街,一切的一切是那樣的陌生與新奇,我愛這片伊甸園。 一個新的挑戰,申請進入了New Milford高中,這是個新建的學校,不是很大,設施卻很完善,只是美國人極重的自我意識逐漸體現了出來。不懂語言,無法交流;沒有朋友,感到孤獨;課程不難,卻都是字母。像隻困在籠裡的獅子,全無自信,一切都是那麼不盡如人意,在別人的國土中生活,並不如想像中的簡單,沒有良好英語基礎。必考不上一個好的大學,只有一年的時間,對於通過語言關,似乎短了點,不能說考不上好大學便無法找到一分如意的工作,只是要和那些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競爭,實非易事。徬徨、不安,再沒有心情欣賞窗外的美景,討厭那些滿街亂竄、貌似耗子的松鼠與頭上飛過總哇哇叫的黑烏鴉以及這沉悶的紐澤西,真想國內的朋友和疼我的姥姥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