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寵壞孩子

Paul Tautges// 現代父母對孩子總是過份呵護。我們只要到商場或超級市場走一趟,就能看到這種令人搖頭歎息的情景;小孩缺乏教養,不停吵鬧,真叫有識之士不禁暗問:「到底是誰發號施令?」「可以嗎?好不好?…….」孩子不斷央求,習以為常!「新美國夢中心」(一個致力促進負責任地運用資源與產品的組織) 做了一項調查,發現廣告確有過任魔力,可左右兒童心智成長,於是計劃遊說國會修訂法律,限制以青少年人為對像廣告。 不過這就能解決問題嗎?是否還嫌法律不夠繁瑣?像不像往骨折的地方貼上止痛膏藥?有沒有更好的方法?最佳答案是否當回到基本的家教問題上──上帝已經把管教的權給了父母?父母必須明白,他們對孩子所能作的最大貢獻莫過於管教孩子。 我並無意說每個父母都當相信上帝已把管教的權柄賜給他,但起碼我們都心裏明白,孩子不當騎到父母的頭上。父母必須明白,上帝將祂的一部份權柄賜給他們,是為了讓孩子蒙福。只要不是濫用權力,父母可儘管放心管教孩子。可惜今日你要約束孩子,不讓他們為所欲為,大家就會說你「虐待」兒童。 父母必須明白,為人父母者,對孩子最大的貢獻莫過於挑起管教責任。而且堅持到底。可是調查顯示,當小孩子不停吵鬧:5成半的青少年說:「父母最終就範。」6成的青少年承認,他們從小學一年級起,就能利用小事操縱父母。 一個廣告公司的策略主管也有同感,說:「孩子是今日家庭的中心。」她肯定說對了!上述接受調查的青少年,年紀在12與17歲之間。然而專家表示,早於孩提時代,孩子就學會了怎樣與父母糾纏。那時,父母的整個世界都環繞著這個小開心果:「我們不能去那裏,因為小莉不喜歡那裏的食物!」「如果我們這樣,小威要胡鬧了!」「如果我們今晚出門,小茉莉肯定為難褓姆!」還有這個、那個….,每次小娃兒一哭,就彷如世界要塌下來! 真關心子女的父母,絕不這樣溺愛孩子,誤了孩子的前途。這話是甚麼意思?意思是:真的關心是永遠為對方的長遠利益著想。 一個人若眼睜睜看著對方自取滅亡,自己默不作聲,他不是真愛對方。真愛會讓對方知道甚麼是對,甚麼是錯──即使當時他不高興。這也意味著,禁止小孩上街玩耍的父母,要比由得孩子通街亂跑,致被車子撞倒的父母,更愛孩子。這也意味,拒絕孩子貪得無厭的索求,讓孩子明白世界並不是那麼永遠稱心如意和事事順利,對孩子的益處更大。父母若夠聰明,明白這個道理,就不會動不動便拿孩子作藉口和擋箭牌;反之,寧可忍一時之痛 (像處罰他們無理取鬧),自己心裏卻清楚,孩子將來要感激你。 可悲的是,這已不再被視為父母管教之道。調查顯示:當父母說:「不行」時,10個青少年中有6個不甘休。他們和父母繼續糾纏,嘮嘮叨叨,平均9次。 一成12至13歲的小孩說:他們不斷央求父母買廣告上的東西,嘮嘮叨叨超過50次以上。專家稱此為「嘮叨效應」(nagging factor),估計在2OO4年就為廠商帶來40億美元的生意。這對於害怕孩子吵鬧的家長來說,代價可謂高昂! 聖經怎麼說呢?聖經有沒有教我們怎樣管教孩子?有的。聖經提出3個理由警告父母切勿溺愛。 父母將孩子看作太上皇,就失去權威,只能和孩子講理。孩子至上,父母蒙羞。以我家孩子為例,他們目睹別的小孩在商場中胡鬧,吵著要買這買那,也忍不住說:「爸,看那小孩!」「媽,妳有沒有聽到那小孩怎樣對他媽媽說話?」我當即提醒他們,那孩子之所以這樣子胡鬧,是因為他所受的教育容許他這樣。若父母無法堅守原則,孩子央求1次、2次、3次……,到第9次,父母便不得不就範,那麼無疑告訴孩子:你只要堅持到第9次,父母便要屈服。這是父母自取其辱。那麼當怎樣管教孩子呢?聖經新譯本箴言廿九章15說:「杖責和管教能使人有智能,放縱的孩子使母親蒙羞。」 把孩子看作太上皇,是害了孩子,有些父母糊裏糊塗,把自己的角色和孩子對調。聖經中有一個祭司,名叫以利,他尊重兒子過於尊重上帝,任由兒子胡作非為。結果下場悲慘,值得大家借鏡。 上帝差遣神人警告以利說,他尊重兒子過於尊重上帝,因此上帝要降罰他家;他兩個兒子必同一日死亡。後來上帝喚醒年幼的撒母耳,說:「我曾告訴他(以利)必永遠降罰與他的家,因他知道兒子作孽,自招咒詛,卻不禁止他們。」(撒母耳記上三章13) 不久以色列和非利士人打杖,以色列人慘敗,3萬士兵陣亡。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、非尼哈也在同一天被殺。多麼悲慘的下場!不幸的卻是,以利的悲劇並不就此結束,後來撒母耳也步他後塵,「他兒子不行他的道,貪圖財利,收受賄賂,屈枉正直。」(撒五母耳記上八章3) 問題出在那裏?以利不能對孩子說「不行!」不能言出必行。他放棄上帝給他管教兒子的權柄。雖知兒子為非作歹,可從來不管束嚴懲,不運用父親的權柄負起管教的責任。只拍拍兒子的手,說:「不要這樣做,我聽見你們的風聲不好……」。有些父母敬畏孩子過於敬畏上帝。但是,尊上帝為大的父母絕不讓孩子胡作非為,他們運用上帝給父母的權柄管好自己的孩子,保護他們。 把孩子看成太上皇是不負責任。大衛王也因為疏於管教而造成家中的一連串悲劇。大衛年老時,聽說兒子亞多尼雅尊自己說:「我必作王。」並為自己預備車輛、馬兵,又派50人在他前頭奔走。大衛卻從來不管束他。聖經英譯本這樣說:his father had never crossed with him at any time,不問:「你是作甚麼呢?」(列王記上一章5-6) 亞多尼雅就是「孩子至上」教法的產品。我不是說這全是大衛的錯。亞多尼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上責任。但是,我們從聖經看到他的父親不管束他,他就沒學到管束自己。父母對孩子不厭其煩指正,其實正是上帝培育孩子自我克制能力的一個途徑。 父母啊,你敬畏上帝固然好,但還不夠!你須善用上帝賜你的權柄,挑起父母管教孩子的責任。千萬別溺愛子女。千萬別縱子行兇。這會給他們將來造成悲劇。父母啊,請幫忙降低這些統計數字吧!固然要好好愛你的孩子。只是要愛到不厭其煩管教他們,約束他們;愛到要堅持原則,鍛煉孩子自我克制的能力。上帝愛孩子,但從來不要我們把孩子看作太上皇。必要時,你要對他們說:「不行!」並且言出必行,堅持到底──除非發覺自己錯了。 要愛你的孩子,盡你的本份保護他們,不斷栽培管教他們;但是,千萬千萬別把孩子看作太上皇! 【林禾雨、余銘志翻譯自『Transla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“The Sad Result of Child-Centeredf Parenting” by Paul Tautges, published by Voice Magazine Sept-Oct 2004,』】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逃出鬼門關

走出風水陣

公元2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