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妨戴上「紫色手環」

錢志群弟兄 記不得是從哪一年起,我看到很多花樣少年,甚至是人過中年,手腕上都戴了一個或藍或紫或紅或黑的塑料皮筋,很不理解。如今首飾店裡的裝飾品琳琅滿目,價廉物美,何必戴那不上檔次的塑料圈?沒想到,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基督教會聯盟的主任牧師威爾。鮑溫 (Will Bowen) 卻用了這「小玩藝」作出了大文章。 二OO六年夏天,威爾。鮑溫在某項教會活動中忽發靈感,邀請大家戴上一個紫色手環;只要一察覺到自己在抱怨,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。以此類推,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廿一天,以此來幫助人們不抱怨、不批評、不講閒話。按照行為心理學的觀點,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,至少需要廿一天的時間。為了讓更多人理解「不抱怨運動」,威爾。鮑溫寫出了《不抱怨的世界》 (A Complain Free World) 一書。該書一上市便掀起了銷售狂潮。短短兩年多時間,不抱怨手環已經獲得全球八十多個國家,超過六百萬人的熱烈響應,並成為他們最重視的飾物。 小小的紫手環何以迅速走遍全球,把一個從前名不見經傳的牧師,舉到了眾多媒體稱之為心靈大師的位置,想必是各種膚色文化的人皆有抱怨的苦衷,既是抱怨侵害者,也是抱怨受害人。抱怨,是甚麼樣的毛病?說到底它是一種情緒的宣洩,憑著自己的感想,對人說長道短,一不稱心,就怨天尤人。上班時抱怨老闆和同事;回家後抱怨妻子和孩子,連自己沒擺放到位的椅子也要抱怨它礙事。抱怨別人不說,甚至自己也變成了抱怨對象。哀嘆自己長像不美、身裁太胖,討厭自己優柔寡斷、前途暗淡等等。換句話,抱怨是人的一種家常便飯,是無師自通的通病。不斷的抱怨往往會招致別人的抱怨和牢騷,甚至是夫妻成仇,朋友反目。所以,抱怨不僅是一種聽覺污染,更是一種立竿見影的情感傷害,是人們企圖用油滅火的一種錯誤方式。 人類的第一次抱怨發生在美好的伊甸園裡。始祖在滿園吃不完的果樹林中,偏偏偷吃那個吃了必死的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。犯了錯不認錯,卻倒過來抱怨上帝: 「祢所賜給我、與我同居的女人,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,我就吃了。」(創世記三章12) 人抱怨上帝,上帝對人又如何?上帝差派祂的獨生子主基督耶穌降世,為世人在十字架上捨身流血,為我們死,為我們復活。主耶穌一生受貧、受苦、受冤直至受死,卻從不抱怨。祂沒有抱怨那些殺祂的劊子手,反代他們向天父求情: 「父啊!赦免他們;因為他們所做的,他們不曉得。」(路加福音廿三章34) 誰能有此胸懷?感謝我們的主基督耶穌,祂是「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」,祂教我們要有知足之心、以善勝惡、要忍耐、要饒恕、不論斷人、在苦難中喜樂等。祂給我們的路是信祂、靠祂。這樣,我們蒙聖靈重生,有聖靈內住,並且蒙聖靈教導、提醒、責備、鼓勵和幫助,使我們的靈命漸長,有基督的樣式。「不抱怨紫手環」本身並沒有甚麼魔力,它不過是一種人們積極進取的提醒方式。最要緊的還是要有屬天的生命,然後,不妨借住紫環提醒,這才治本治標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逃出鬼門關

走出風水陣

公元2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