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雲禍福
小雄弟兄的 見證
我敬愛的母親於二OO二年十二月一日突然離世,剛辦妥母親的喪事後,三弟偉文又病倒,被送入醫院深切治療部,情況危殆。短短兩週內,兩個至親都發生了不幸的事故,我問上帝: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苦難?!
午夜電話
午夜電話鈴響起,我從床上跳起來,望了一眼鬧鐘:半夜一時半!心裡感到不妙。拿起聽筒,傳來了弟婦的哭聲:「三弟在媽媽家中發現媽媽躺在地上,已經停止呼吸了。」我腦海裡立刻想起母親的面容,難以接受這事實。母親小時候很喜歡讀書,可惜家貧,沒有經濟條件讓她完成小學。七、八歲的年紀就要出外工作,負擔起養家的責任。她明白讀書對我們三兄弟前途的重要,務要使我們完成大學學業,所以寧願自己節衣縮食,將大部份的薪金放在我們的學費上。我們生長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關係親密,絕少吵架,母親十分尊敬父親。父親因積勞成疾,於十八年前肝病逝世。去世前數年,受了很多的苦楚,我母親對他悉心照料毫不抱怨且身兼兩職,外出工作。母親做過多種行業,開設的美容院因父親去世而結束營業,由「老闆娘」的身份變成船務公司的信差、醫院女工、傳呼中心的傳呼員等;她沒有氣餒,反而敬業樂業,贏得雇主的讚賞。一九九二年後,母親退而不休,在老人中心紅十字會當義工;又在聖公會聖馬太堂事奉,幫助探訪老人、文娛表演。就在去世前兩個星期,還代表了老人中心前往澳門作交流表演。
母親的性格剛強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幫助。她幫助人不望回報,人家幫助她後她一定想辦法回報,例如送人家一件手織衫,或一條圍巾。所以她經常對我們說:「我不怕死,只怕躺在醫院或老人院要人照顧」生、老、病、死是人一生必經階段,她卻免了病痛,在很短時間內返回天家。在靈堂裡,有近二百位她生前的老友和老人家參加了她的喪禮,她的遺照是她離世前兩天在老人中心拍的,像中捕捉了她開朗和燦爛的笑容。她雖只是在世上活了六十三年,生前帶給多人的關懷和歡樂,過了有意義的一生,上帝免了她的病痛也算是完成了她的心願。
人是哭著出世,而旁邊的人都是笑著迎接新生命的誕生;如果有人是笑著去世,而旁邊的人是哭著送他最後一程,這個人的一生極可能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,人們為他離世而難過。所以人的生命不在乎長短,而是在乎是否活得有意義。母親的安息禮拜是在周二舉行,由宣道會北角堂陳益鋒牧師主持,母親與她生前最喜愛的衣物一起火化,結束了她勞苦但有價值的人生路,一切事情似乎隨著熄滅的爐火劃上句號。
不測風雲
週三早上,我約了三弟到政府部門辦理母親骨灰的手續,分手後再約他十一點到中環律師事務所處理母親銀行戶口文件。已經過了約定時間仍不見三弟出現,他的手機又不通,心裡湧出不祥的預感。我即時低頭祈禱,求主保守他的腳步。五分鐘後,我接到弟婦的電話,說三弟在中環的街上暈倒,被路人發現報警正送往馬利醫院途中。據救護人員表示,他的心臟曾停止跳動,沒有了脈搏,需要用體外電震器令他的心臟恢復跳動。我帶著不安的心情趕往醫院,在坐的士途中,不斷禱告,求天父救回三弟的性命。到達醫院時,看到的是已經昏迷在垂死邊緣、面帶氧氣罩的三弟。
三弟是電腦及數學專家,在香港科技大學做科學研究,負責處理海洋氣流、氣象等電腦數據分析。他熱愛運動,跑步打球、潛水等樣樣皆能。也常做體格檢查,表面看不到有什麼疾病,今次在街上昏倒,實在有神的祝福和美意。試想如果他在潛水或運動時暈倒。而當時又沒有人在場報警,也許他的結局會與我母親一樣。醫生為他詳細檢查後,發現他患有遺傳性心肌肥厚症,這種病在一般的身體檢查是不容易發覺的。醫生補充說如果他延遲一分鐘救護,便會因腦部缺氧而變成植物人再延遲一分鐘,他便會遺下妻子和兩個不足五歲的女兒回天家去了。
而我們相信,或許母親也是因為這個連她自己都不知道的疾病而身故的。
禍福所倚
三弟甦醒的第一天,他忘記了大約一個多月內所發生的事情,就連母親的去世都忘記了。他的「短暫記憶細胞」也因腦部缺氧而受傷。他不斷問自己為何在醫院?在那裡跌倒的?待我們告訴他後不到兩分鐘,他又問同樣問題。當他自己知道自己患有「心肌肥厚症」,醫生建議他要在心臟旁裝上一台「除顫器」來幫助他恢復心臟不正常的跳動時,他卻用自己的學識反問醫生,他再發生事故的機率是多少?他試圖用自己的學問去解決自己的健康問題,結果他不理弟婦及醫生的意見,不願意裝上那部「除顫器」
我和二弟都想勸服他,於是在他入院第四天晚上,在醫院餐廳內跟他分享。我們告訴他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,上帝可以取回從前給他的智慧,也可以再給予他。我們要他先省察自己,有否經常從他自己的方法行事而遠離神?有否事奉時榮耀自己而不是為榮耀神?這是多數基督徒容易犯的錯誤。他聽後就醒悟,他承認自己現在跟初信時有很大的分別,也覺得自己與神疏離了,他願將主權交回給主耶穌,我們勸他在病床前認罪求神赦免,向神求智慧。
第二天早上,我看見他心裡有平安和喜樂,記憶力有明顯的改善,他也願意裝上那台「除顫器」。我從他身上體會到神每天供給他的恩典都是新的,就如聖經所說「我們不致消滅,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;是因祂的憐憫,不致斷絕,每早晨,這都是新的;祂的誠實極其廣大!」(耶利米哀歌三章22-23)
在母親及三弟的事件上,我體驗到「主裡合一」的奇妙果效。三弟教會的麥志成牧師在知道他入院的消息後,便即刻到醫院探望三弟,為他祈禱,又在當晚的祈禱會上分享祈禱。二弟也在他的浸信會上分享祈禱,弟婦從前參加的禮賢會也有數位弟兄姐妹到醫院探望及支持。在上帝奇妙的安排下,澳洲悉尼宣道會的吳長老剛好在香港休假,他是腦科醫生,我及時與他聯絡及詢問他的專業意見,感謝他當晚到醫院探望三弟及為我們祈禱。
有眾弟兄姐妹的代禱、不同教會牧者的慰問及祈禱,我體會到「主內一家」的力量,聖經說:「就如身體是一個,卻有許多肢體;而且肢體雖多,仍是一個身子。」(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2)上帝也垂聽了肢體的禱告,讓三弟慢慢的康復。在安排安息禮拜的過程中及三弟入院的期間,我們三兄弟的關係改善了。從前我因為過於自我,忽略了對兩位弟弟的關心和照顧,上帝卻用這兩件事修補了我們兄弟間的疏離,達成母親想我們團結的美意。在短短的兩星期所發生的事,帶給我悲傷和憂慮,卻原來當中有著無數恩典,我依靠上帝帶給我內心的平安,我體會到聖經話語的實在:「我的恩典夠你用的,因為我的能力,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」(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) 感謝主耶穌基督的安慰和祝福。
我敬愛的母親於二OO二年十二月一日突然離世,剛辦妥母親的喪事後,三弟偉文又病倒,被送入醫院深切治療部,情況危殆。短短兩週內,兩個至親都發生了不幸的事故,我問上帝: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苦難?!
午夜電話
午夜電話鈴響起,我從床上跳起來,望了一眼鬧鐘:半夜一時半!心裡感到不妙。拿起聽筒,傳來了弟婦的哭聲:「三弟在媽媽家中發現媽媽躺在地上,已經停止呼吸了。」我腦海裡立刻想起母親的面容,難以接受這事實。母親小時候很喜歡讀書,可惜家貧,沒有經濟條件讓她完成小學。七、八歲的年紀就要出外工作,負擔起養家的責任。她明白讀書對我們三兄弟前途的重要,務要使我們完成大學學業,所以寧願自己節衣縮食,將大部份的薪金放在我們的學費上。我們生長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關係親密,絕少吵架,母親十分尊敬父親。父親因積勞成疾,於十八年前肝病逝世。去世前數年,受了很多的苦楚,我母親對他悉心照料毫不抱怨且身兼兩職,外出工作。母親做過多種行業,開設的美容院因父親去世而結束營業,由「老闆娘」的身份變成船務公司的信差、醫院女工、傳呼中心的傳呼員等;她沒有氣餒,反而敬業樂業,贏得雇主的讚賞。一九九二年後,母親退而不休,在老人中心紅十字會當義工;又在聖公會聖馬太堂事奉,幫助探訪老人、文娛表演。就在去世前兩個星期,還代表了老人中心前往澳門作交流表演。
母親的性格剛強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幫助。她幫助人不望回報,人家幫助她後她一定想辦法回報,例如送人家一件手織衫,或一條圍巾。所以她經常對我們說:「我不怕死,只怕躺在醫院或老人院要人照顧」生、老、病、死是人一生必經階段,她卻免了病痛,在很短時間內返回天家。在靈堂裡,有近二百位她生前的老友和老人家參加了她的喪禮,她的遺照是她離世前兩天在老人中心拍的,像中捕捉了她開朗和燦爛的笑容。她雖只是在世上活了六十三年,生前帶給多人的關懷和歡樂,過了有意義的一生,上帝免了她的病痛也算是完成了她的心願。
人是哭著出世,而旁邊的人都是笑著迎接新生命的誕生;如果有人是笑著去世,而旁邊的人是哭著送他最後一程,這個人的一生極可能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,人們為他離世而難過。所以人的生命不在乎長短,而是在乎是否活得有意義。母親的安息禮拜是在周二舉行,由宣道會北角堂陳益鋒牧師主持,母親與她生前最喜愛的衣物一起火化,結束了她勞苦但有價值的人生路,一切事情似乎隨著熄滅的爐火劃上句號。
不測風雲
週三早上,我約了三弟到政府部門辦理母親骨灰的手續,分手後再約他十一點到中環律師事務所處理母親銀行戶口文件。已經過了約定時間仍不見三弟出現,他的手機又不通,心裡湧出不祥的預感。我即時低頭祈禱,求主保守他的腳步。五分鐘後,我接到弟婦的電話,說三弟在中環的街上暈倒,被路人發現報警正送往馬利醫院途中。據救護人員表示,他的心臟曾停止跳動,沒有了脈搏,需要用體外電震器令他的心臟恢復跳動。我帶著不安的心情趕往醫院,在坐的士途中,不斷禱告,求天父救回三弟的性命。到達醫院時,看到的是已經昏迷在垂死邊緣、面帶氧氣罩的三弟。
三弟是電腦及數學專家,在香港科技大學做科學研究,負責處理海洋氣流、氣象等電腦數據分析。他熱愛運動,跑步打球、潛水等樣樣皆能。也常做體格檢查,表面看不到有什麼疾病,今次在街上昏倒,實在有神的祝福和美意。試想如果他在潛水或運動時暈倒。而當時又沒有人在場報警,也許他的結局會與我母親一樣。醫生為他詳細檢查後,發現他患有遺傳性心肌肥厚症,這種病在一般的身體檢查是不容易發覺的。醫生補充說如果他延遲一分鐘救護,便會因腦部缺氧而變成植物人再延遲一分鐘,他便會遺下妻子和兩個不足五歲的女兒回天家去了。
而我們相信,或許母親也是因為這個連她自己都不知道的疾病而身故的。
禍福所倚
三弟甦醒的第一天,他忘記了大約一個多月內所發生的事情,就連母親的去世都忘記了。他的「短暫記憶細胞」也因腦部缺氧而受傷。他不斷問自己為何在醫院?在那裡跌倒的?待我們告訴他後不到兩分鐘,他又問同樣問題。當他自己知道自己患有「心肌肥厚症」,醫生建議他要在心臟旁裝上一台「除顫器」來幫助他恢復心臟不正常的跳動時,他卻用自己的學識反問醫生,他再發生事故的機率是多少?他試圖用自己的學問去解決自己的健康問題,結果他不理弟婦及醫生的意見,不願意裝上那部「除顫器」
我和二弟都想勸服他,於是在他入院第四天晚上,在醫院餐廳內跟他分享。我們告訴他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,上帝可以取回從前給他的智慧,也可以再給予他。我們要他先省察自己,有否經常從他自己的方法行事而遠離神?有否事奉時榮耀自己而不是為榮耀神?這是多數基督徒容易犯的錯誤。他聽後就醒悟,他承認自己現在跟初信時有很大的分別,也覺得自己與神疏離了,他願將主權交回給主耶穌,我們勸他在病床前認罪求神赦免,向神求智慧。
第二天早上,我看見他心裡有平安和喜樂,記憶力有明顯的改善,他也願意裝上那台「除顫器」。我從他身上體會到神每天供給他的恩典都是新的,就如聖經所說「我們不致消滅,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;是因祂的憐憫,不致斷絕,每早晨,這都是新的;祂的誠實極其廣大!」(耶利米哀歌三章22-23)
在母親及三弟的事件上,我體驗到「主裡合一」的奇妙果效。三弟教會的麥志成牧師在知道他入院的消息後,便即刻到醫院探望三弟,為他祈禱,又在當晚的祈禱會上分享祈禱。二弟也在他的浸信會上分享祈禱,弟婦從前參加的禮賢會也有數位弟兄姐妹到醫院探望及支持。在上帝奇妙的安排下,澳洲悉尼宣道會的吳長老剛好在香港休假,他是腦科醫生,我及時與他聯絡及詢問他的專業意見,感謝他當晚到醫院探望三弟及為我們祈禱。
有眾弟兄姐妹的代禱、不同教會牧者的慰問及祈禱,我體會到「主內一家」的力量,聖經說:「就如身體是一個,卻有許多肢體;而且肢體雖多,仍是一個身子。」(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2)上帝也垂聽了肢體的禱告,讓三弟慢慢的康復。在安排安息禮拜的過程中及三弟入院的期間,我們三兄弟的關係改善了。從前我因為過於自我,忽略了對兩位弟弟的關心和照顧,上帝卻用這兩件事修補了我們兄弟間的疏離,達成母親想我們團結的美意。在短短的兩星期所發生的事,帶給我悲傷和憂慮,卻原來當中有著無數恩典,我依靠上帝帶給我內心的平安,我體會到聖經話語的實在:「我的恩典夠你用的,因為我的能力,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」(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) 感謝主耶穌基督的安慰和祝福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