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2月, 2015的文章

科學回歸聖經──科學典範大轉向

何天擇博士 西方基督教文明,以聖經為信仰基礎。聖經第一句說:「起初上帝創造天地」,接著將宇宙萬物,包括人類被造的故事,作一簡單的敘述,成為西洋民族近2000年來的普遍信仰。在這敘述裡,人有特殊崇高的地位,因為惟有人,是照著上帝自己的形象所造,並且接受上帝重大的使命「治理這地,也要管理海裡的魚,空中的鳥,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。」所以西洋人認為,人是受造萬物之冠 (Crown of Creation),不是其他動物等量齊觀。科學探究「所造之物」,不是探究「造物之主」(宗教乃是探究造物之主)。雖然如此,「所造之物」是出於「造物之主」的手工,因此探究所造之物,可說有間接探究造物之主的意義。英著名學者高氏 (Arthur Koestler) 曾說:「探究宇宙中的定律與秩序,所以根本上也算是宗教活動。」故此科學與宗教雖然方法與範圍各異,但至終目標有相輔作用。從前西方許多從事科學研究的基督徒,一方面悉心探究自然萬物,一方面張口頌讚造物之主,認為理所當然,毫無避諱。使徒保羅說:「自從造天地以來,上帝的永能和神性,是明明可知的,雖是眼不能見,但藉著所造之物,就可以曉得,叫人無可推諉。」(羅馬書一章20) 因此探究造物的精緻、美麗、奇特,也可以確定造物主的存在、大能,並他無窮的智慧。保羅不但是個宣教家,也是個思想家與邏輯家:既有所造之物,必有造物之主; 既有設計,必有設計者。這樣堅強的邏輯,2000年來光芒燦爛,誰也無法將它撲滅。聖經另有一處說:「因為房屋都必有人建造,但建造萬物的就是上帝。」(希伯來書三章4) 不論房屋怎樣宏偉,與萬物比較起來,都簡陋不過。簡陋的房屋仍必有建造者,若認為組織遠較房屋複雜的萬物沒有一位創造者,豈非大痴巨愚? 約1,900年前,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 (Ptolemy) 認為,地球是宇宙的中心,是靜止不動的,其他的天體卻繞地球運行。到了號稱現代天文學家之父的波蘭人哥白尼 (Copernicus, 1473-1543) 時,這種觀念起了變化,以後被加利略 (Galileo, 1564-1642) 與克卜勒 (Kepler, 1571-1630) 證實,地球乃繞太陽運動的行星之一。那時的知識界中,便有人認為,人所棲息的地球既不是宇宙的中心,因此人在宇宙中,便沒有特殊地位。再過了300多年,到了達爾文提倡進化論時,將自然淘汰 (Natural Selectio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