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月, 2015的文章

老吾老

劉老問 做人難,做老人更難,做個老年喪偶的獨居老人更是難上加難。我以年過八十,老妻在十四年前離世,兩兒兩女均已成家立室,孫兒也有數名;且我卻孤寂無人過問。為了想兒孫常來探望,我不惜裝病撒謊,有時到他們家中故意取去一些東西,或是向親友告貸不還;有時深夜打電話到他們家中,或幾個星期不給他們電話,看他們反應如何,目的是引起他們的注意,等他們對我多些關心。其實數年前我還交過幾個六十多歲的寡婦,希望找個老伴,但子女們齊聲反對,說我人老心不老,恐對方只看上我老本,若然離婚便人財兩失。他們個個享受家庭溫暖,哪管老父孤單凄冷,我也有數說過他們,叫老大勸勸弟妹們孝順些;他們又說我搬弄是非,挑撥離間,我真的有苦無處訴。坦白說,現在他們若生病或失業,我覺得是現世報。可他們說我面慈心毒,咒詛他們。他們常常帶我去教會,我看在教會的人都笑容滿臉,包括我的兒女媳婦在內,心中覺得很不舒服。虧他們還說常為我祈禱,又說上帝是慈愛的。我看基督徒人前人後兩副面孔才真! 張宇理回覆 今天人的壽命越來越長,老年人的問題相應突出。老人所面對的,不僅是經濟問題,更常被人忽略的是老人的心裡問題。 老人退休後閒在家中,社會角色和關係雙雙中斷,難免有失落感。這時,家庭成了唯一的生活陣地,家人成了唯一的社交圈子,倘若好像舊社會一般四代同堂,子孫環膝,老人含飴弄孫,不問世事,倒也覺得享受清福。 不幸的是,隨著社會轉型,家庭規模不斷縮小和核心化,加以職場上競爭激烈,老人的子女必須投入競爭,還要照顧自己的家庭,真不容易抽出時間與父母感情交流。等到父母親年屆七、八十歲,由於體力衰退,難免對子女倚賴日增,可在這個時候,做兒女的自然也不再年輕力壯,他們的體力也漸走下坡,對父母日增的要求,便越發覺得力不從心了。現實情況是:父母的年齡越大,越需要子女侍候身旁時,子女越無力盡孝。這個問題當怎樣解決?解決方法需雙方彼此體諒,各盡本份,並接受外界的幫助。 子女職責 首先,為人子女者應該明白,孝不僅是傳統美德。孝的意義也不限於報答親恩。孝是天經地義的事,是上帝的命令。上帝將孝道列於十誡人倫關係之首,不是無因。因為就是人倫社會關係的基石。相信沒人反對社會有恤老憐貧的責任。問題是誰是社會呢?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,所以恤老憐貧的責任不應該由沒有面目的社會承擔。人人都當從自己的家中起學習行孝 (參提摩太前書五章4),然後才推而廣之,老吾老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