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上天路
曾思機 // 我出生在馬來西亞,自幼隨父母供奉菩薩和祖先。在客家人的固有傳統觀念裡,祭祖和孝道混成一體。 "不加思索" 雖說自小供奉菩薩,可是菩薩是何方神聖,是真是假,我一頭霧水,只知道逢年過節協助父母上香和供奉祭品,向菩薩祈福,保佑家人平安穩妥,偶爾也祈求中彩發個小橫財。父母也會為我在廟宇祈求平安符,燒成灰後拋入水中讓我喝下,說是可保出入平安。我也真喝了不少這加過料的水,所幸沒事,否則要進醫院就不怎麼平安了。 當時我也想過,祭拜後所供奉的水果和雞,為何還原封不動在那?何況婆婆去世時按道教儀式入葬,當時據道教解釋,人死後第7日晚上會到親人所住之處走一趟,看一看,俗稱頭七。婆婆既是親人,按理說,我們全家應該不必害怕和避違;但那天晚上全家提早上床睡覺,我和哥哥還被叮囑晚上最好不要下床走動,以免碰上回來探望的婆婆。那夜我忐忑不安,寧可不上廁所也不敢離開房間半步。婆婆的葬禮告訴我一件事: 雖說民間信仰裡有西方極樂世界的概念,但大部分的人都假設死者去世後要先去陰間地府報到,且因生前多半積善不足,業障難消,所以死後家人要替他做法超渡。然而,我既滿足於和菩薩之間一種簡單可以預測的功利關係,再加上本身也沒有太大追根究底的精神,這些疑問只在腦海裡盤旋片刻,沒能帶來信仰上的深思和反省。中學畢業後,我的升學之路可不順利。因就讀國家不認可的私立華語中學,所以在官方大學升讀的機會不大。就這樣,我在1994年一月踏上了美國升學之路。我選讀了航空工程,主修空氣動力學。來到看薩斯大學 (University of Kansas) 後,發現原來也有不少亞洲國家的學生在念航空工程,包括同是馬來西亞華僑的張毅和澳門的高英納。他們都是虔誠的基督徒,偶爾邀我去羅城華人福音教會,我都沒答應。原因很簡單: 佛教徒還上教堂嗎? "好友猝死" 一天,我接到母親的電話說,我一位要好的中學同學在馬來西亞猝然去世。他的家人早上敲他房門未見回應,進去發現人已經死了。在傷心失去摯友時,我突然感到英年早逝的可怕。誰知道我今晚閉上雙眼,明日還會不會爭開?我死後真要往陰府去嗎?就在這種恐懼、憂慮下,我開始失眠,失去食慾,身體日漸消瘦。在校醫推薦下,我去見了學校的心理醫生。那段日子,我原本對上帝閉塞的心靈似乎逐漸被打開了一道縫兒。 "天堂有路" 1996年,張毅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