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月, 2013的文章

從中東和石油看聖經預言

梁斐生博士 石油 說到石油,最早提到的要算聖經創世記十一章3-4。那時,人「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,塔頂通天。他們拿磚當石頭,又拿石頭當灰泥」。石漆bitumen,就是指石油。到了公元前450年,歷史學家希羅多德 (Herodotus) 說到巴比倫附近的油坑。古波斯的石板上,記錄了波斯的上層社會使用石油作藥物和照明。中國南朝 (公元420-589年) 范曄所著《後漢書. 郡國志》,亦記載了採集和利用「石漆」的事。他們在地面鑽洞,使用固定在竹竿一端的鑽頭鑽井,提取石油。到八世紀,巴格達的街道上鋪有從附近油礦穫得的瀝青。十三世紀,馬可波羅提到阿塞拜疆巴庫的油田每日產量高達數百船。在近代史上,美國早於1859年就在賓夕法尼亞州開發油井。中東石油要到1908年才開始在伊朗開發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世界石油的供應60%以上來自美國,那時中東的產油量小於5%。不過,一直到二十世紀的後半葉,1950年代中,世界最重要的燃料乃是石油作為燃油和汽油,才取代煤炭,躍居能源首位,同時開啟了「石油時代」。石油搖身一變,成為世界經濟的「血液」、百業之母,人類生活和工、農生產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。遺憾的是,石油的蘊藏量畢竟不是無限,總有一天會耗盡。人類不久將面臨能源短缺的嚴重問題。在石油資源被開發以前,中東是一片荒涼的沙漠。那時阿拉伯酋長的財產「用一頭駱駝就可以拉走」;如今,因為中東石油佔世界總儲量56%,中東國家無形中掌握了世界經濟的命脈。 聖經預言 這件事中具有特別的意義,因早於2600年前,先知以西結就提到中東將來的命運: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:「人子啊,你要面向瑪各地的歌革,就是羅施、米設、土巴的王發預言攻擊他……波斯人、古實人,和弗人 (又作利比亞人),各拿盾牌,頭上戴盔;歌篾人和他的軍隊,北方極處的陀迦瑪族和他的軍隊,這許多國的民都同著你……你和你的軍隊,並同著你許多國的民,必如暴風上來,如密雲遮蓋地面……我去要搶財為擄物,奪貨為掠物,反手攻擊那從前荒涼、現在有人居住之地,又攻擊那住世界中間、從列國招聚、得了牲畜財貨的民……我必顯為大,顯為聖,在多國的眼前顯現;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。」(以西結書卅八章1-23) 「我必調轉你,領你前往,使你從北方的極處上來,帶你到以色列的山上。」(以西結書卅九章2) 「北方極處」應指蘇俄,她 (蘇俄) 將率領「多國」人民入侵以色列;但是蘇俄不已在1992...

雪中飛鳥

何國偉弟兄的見證 清早起來我往窗外一看,只見白茫茫的雪景遮蓋了整個市鎮,街上沒有人行,路上也沒有車過。昨夜的一場大雪把社區的生活節奏打斷了,繁華的大都市好像打了麻醉針,一下子就沉睡在死寂中。在筆直街道兩旁停泊的汽車,就像一個個大饅頭停留在加工廠的輸送帶上,無人理會。在大自然的愚弄下人又有何作用呢? 再看我家後院的草地,雪花好像一張厚厚的棉被覆蓋其上,沒有腳印,也沒有一絲被擾亂過的痕跡。我油然而生一種安祥、舒適及安寧的感覺,一句聖誕歌詞就飄入我腦海:「是何嬰孩躺臥安睡在瑪利亞的懷內?」這是何等溫馨的時刻!可當你真正進入現實中,躺進那張雪花的棉被裡時,感覺就完全變了。 很多人羨慕主耶穌有叫死人復活、用五餅二魚吃飽五千人的能力;假如人有這能力就不需要擔心金融風暴帶來的苦果了。於是民眾就把他們在災難中的一切盼望寄託在一些偉人身上。孰不知,主耶穌對人類命運的挽留,並不在於祂事奉的大能;乃在於祂為人類在十字架上所付出的犧牲。 「犧牲」對於在富庶生活中寵慣了的美國人來說,是一個可怕、不可接受的名詞。幾乎每個人只懂得從社會中爭取利益,鮮有人願意為社會付出代價;即使國家債台高築,錢還是要花,這是一種自殺式的進取型經濟政策。可不幸的是,生活在這危機四伏,但還是夢幻不醒的「先進社會中」的基督徒,他們是無可選擇地坐在開始下沉的「鐵達尼」號上,這可怎麼辦? 大雪終於停了,太陽又露出它可愛的笑臉,皚皚的雪地反照出五彩爭輝的陽光,給人帶來了活力和希望。樹枝上掛滿了積雪,在陽光照射下好像詩人所云:「忽如一夜春風來,千樹萬樹梨花開」那般美麗。忽然不知從哪裡飛來了一群快樂的小鳥,牠們在樹叢裡穿梭,在雪地上蹦跳玩耍,好像從沒因大雪蓋而憂慮過無處覓食。我沒見過有多少閒人會在冬天餵鳥;但也沒見過有小鳥餓死在雪地上。小鳥身體儲存的能量究竟在冬天能維持多久,並且還要天天飛行?我的理性無法給我答案;然而主耶穌把這個秘密解開了:「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,也不種,也不收,也不積蓄在倉裡,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。」(馬太福音六章26) 啊!原來慈愛的天父養活著牠們。難道上帝真的只顧念鳥兒的生活嗎?不止如此,上帝是要讓祂的信徒從小鳥身上看到祂充足的供應。「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麼?」這是何等寶貴而又可靠的應許!信徒生活在這個經濟衰退、失業嚴重的社會環境中,確實需要面對很多人所不能預測的變數。由經濟壓力而導致的精神沮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