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1月, 2012的文章

《愛》是恒久忍耐

袁久寧弟兄的見證過程 仗義姻親 我是浙江人,生於民國初年。岳父邵先生是當時上海一位非常有錢的企業家,有二子六女,我妻排行第五,人稱五小姐。邵先生不喜歡兒女接受西式教育,堅持只讓他們在家跟家庭教師學習,因見我父親人品和學問俱佳,遂聘為家教,開始時五小姐才七歲;她九歲那年,邵先生遭匪徒綁架,勒索贖金二十萬。當時這實在是天文巨款;然而邵先生因妻子已去世,兒女尚年輕,求釋心切,不但答應綁匪要求,還主動多加五萬元。問題是誰去送贖金呢?當時的綁匪因害怕來人認出,日後指證其罪行,往往會把送贖金的人殺掉滅口,才釋放被綁者!於是邵先生的八個兒女一同跪下來,求我父親冒險送贖金去營救他。 我父親把二十五萬元現鈔裝進行李箱,請挑夫挑著隨他送到約定的地方,不久邵先生平安獲釋,而我父親也安然無恙。父親在67歲時病故,邵先生對他當年冒險相救一直心存感激,三年後,有一天邵先生到我家來找母親,說他第五個女兒的時辰八字與我十分相配,決定要把這女兒嫁給我。而且答應待我高中畢業後要栽培我讀大學,再送我到英國讀紡織工程,將來可以在他開的紗廠當工程師;他又答應給女兒一筆錢,足夠我們兩人到老也用不完。在雙方父母安排下,我就這樣跟五小姐訂下婚盟。 夫妻相見如陌路 我在廿二歲那年迎娶這位期待已久的妻子。我常聽母親描述未婚妻聰明能幹,貌美如花,心中油然產生愛慕;但在舊式禮教下,成婚前一個月我們還沒有見過面呢!一九四O年八月我們結婚了,由於沒有經過戀愛,彼此毫不認識,婚後不久關係很不協調,雖然沒有吵架,精神上卻日漸疏遠分離。當時我在上海聖約翰大學讀書,室友馮弟兄是位虔誠的基督徒,常領我去聽道。因地上的家實在使我苦惱,當聽到信耶穌的人可以在天上有個更美的家,我便非常響往。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一日我受洗歸主,一心盼望脫離地上家園給我的痛苦,早日回到天家;上帝卻沒有應允,還讓我存活到今日。 一九四一年秋,我發現染上肺病,停學在在家休養!在精神以外更多添了身體上的痛苦。十二月,大兒子出生,出生前,妻子就囑咐我,說怕我把肺病傳給孩子,今後不要進她和孩子的房間,而她和孩子也不會進我的房間。誰料到自從孩子生下來的那天,我們二人不但分房而睡,妻子從此就不再跟我說話了。傭人每日按時把食物給我送上,我 也能在家中自由進出,但跟妻子卻相見如陌路,跟住在旅館無異,這樣的日子整整過了七年之久。 我不能拜濟公! 一九四三年我身體狀況略為好轉...

神奇的宇宙

周方黎博士 // 天穹日月交輝,銀河高懸;地上山川形勝,香花異草,飛禽走獸,爭奇鬥艷;最奇妙的是,世上還有得天獨厚的人類。萬物之中唯獨人有超群的理性,能夠思考存在的意義和來源,這是人生命的特徵。古代的人類,僅從宇宙的宏偉、天地給人類供養之慷慨,以及自然界力量的可畏,對造物主懷著崇敬和感謝之情。人類對造物主這種感性認識開始得很早,當時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還極其膚淺,這種感情也是樸素的。古人僅依靠生活經驗,在漫長的歲月中堅難地積累了關於客觀世界的簡陋知識。隨著時間前進,人類知識不斷發展,漸漸形成可實驗並以邏輯推理來認識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,這是人類文化史中的一個飛躍,科學在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前進;然而,所謂解決問題,實際上是發現原有的知識不足;但新的解答同時也帶來更多、更難的問題。在人類知識的前進中,自然卻以更大的速度前後退卻。這說明自然界的知識是無止境的,認識的序列是發散的,不是收斂的。一個科學規律只在某一特定條件下成立,一旦超出這個條件,規律就不適用。從這個意義上講,一切科學規律都是在一定條件限制下的相對真理,是暫時的。在任何時候,自然界總是存在更多沒有解決的問題,有待人類去認識。「因果關係」是人類的一個基本信念,這個信念激勵著人們去求探索自然規律,也是科學活動的根據。 科學的進展,使人類越來越清楚地看到大自然的無限奇妙。宇宙間事物的運動所牽涉的能量,難以想像的巨大;然而科學規律卻又是如此簡練,在嚴格中包含著無窮的睿智。人們面對壯麗而又神奇的宇宙,充滿由衷的讚美和欽敬。不禁使人想到愛因斯坦的話:「自然界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它竟然是可以理解的。」自古以來,很多傑出科學家在重大發明之後,第一個感覺就是讚嘆造物主的大智大能,並看到自己的渺小。牛頓發現引力定律和力學運動定律,從而解釋了行星的運動規律。他對自己的成功有清醒的認識,牛頓說:「我不知道世人怎樣評論我,但我自己知道,我僅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,陶醉在時而找到一塊更為光滑的卵石,或者一個更為美麗的貝殼的喜悅之中,然而浩瀚的海洋茫茫地鋪展在我面前。」 為了更具體地說明科學對人類知識的影響,也就是對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影響,這裡我用物質科學中最基本的分科──物理學的成果作依據,討論以下問題。物理學討論物質的特性和運動最單純的形式,在物質科學中,這是最為簡單和明確的問題。物理學面對的經驗事實最豐富、最明確,因此探討最深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