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9月, 2012的文章

世上有本最神聖的書

明媚姊妹的分享 如果要問世上最貴重、最神聖的書是哪本?那就是《聖經》;因為世上沒有任何一本書可以與它相媲美。在我的學生時代,由於受無神論和唯物主義教育的影響,一直以為《聖經》是一本迷信的書。工作之後,感嘆人生的不順,尤其是身體的病痛,使我才有更多的時間思索人生的意義。就在我對人越來越失望之時,看到了這本神秘的書──《聖經》。讀著裡面的話,我感覺上帝就對我說話,人生的許多疑惑也漸漸的得到了解答,纏繞了我幾十年的人生意義等問題,在《聖經》裡找到了答案,我才恍然大悟,《聖經》原來就是我要尋找的真理,絕對不是甚麼迷信。從此,我夜晚不再空虛厭世;從此,我不再無所事事,生活變得充實起來。對於別人的誤解,甚至打擊、報復,我開始不屑一顧,一笑置之;因為知道我們都是罪人,罪人是甚麼事都可能做得出來,甚麼傷人的話都會說得出口的,我何必與他們一般見識呢? 《聖經》能成為人的力量,這點恐怕世間任何一部著作都無法與《聖經》相比。在我們這個時代輿論往往能夠掩蓋真相。常有人因為自己愚昧無知,錯誤地指責別人,使我明白人世間沒有真理和公義,唯有上帝有真理,唯有祂是公義的。幸運的是,我是上帝所愛的孩子,有上帝的愛就夠了,世人的看法算不得甚麼;因為我們不是活給人看,而是活給上帝看。現在,我唯一要做的,而且最難做的,就是如何把《聖經》教導的智慧運用在我的生活及工作中。 說到《聖經》,必然要說到耶穌,祂是《聖經》的核心人物,也是世界上最偉大、最真實的人。祂的一生,是世上最突出的傳奇之一。祂在馬槽中發出的第一聲啼哭,已把人類的歷史一分為二。一般來說,純樸、謙卑、胸無城府的人較易聽懂祂的話,也較易接受祂;而傳統觀念根深柢固、熱衷名利地位,滿腦子自以為是的人,很難明白祂,更談不到接受祂。在多少年代以後的今天,不管世上掀起過多少翻天覆地的變化,也不管有多少人拼命要消滅祂和祂所創立的教會;但教會仍屹立不搖,世上的國有興盛衰敗;但上帝的國度卻是永遠不朽。祂雖然從來沒有掛牌行醫;但祂治好了許多病人,不用醫藥,也不收診金,祂所治療的破碎心靈,是世上的醫生都感到無能為力的。祂雖然不是軍事家,沒有一槍一砲,從未統率過軍隊;但沒有一個軍官能有祂那麼多志願兵,千萬人奮不顧身,願意為祂活,為祂死。祂雖然不是政治家;但是許多君王、領袖自願俯伏在祂腳前,甘願稱祂為王。 我們所喜愛看的電視劇、電影中,眾多偵探片和家庭倫理劇中,帶給...

再談科學遺傳事實與進化論

何天擇博士 // 達爾文用了近四百頁篇幅寫成《物種起源》一書。許多人說自己相信進化論,卻未讀過這本書。讀過這本書的人,至少知道達氏用許多厄測之詞,並引用他人言論,企圖說服大眾。至於他本人,卻沒有提供科學實驗的數據證明。其次達氏對生命來源自認無知,對遺傳機制作用則沿襲上古亞力斯多德的錯誤見解,即所謂「泛生說」(Pangenesis),認為生物個體各部特徵產生「小芽體」,由血液輸送至生殖細胞遺傳給下一代。美國著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克氏 (Evelyn F.Keller) 說:「他 (達爾文) 從未聽過遺傳學的秘密,也不可能有這知識。他與同時代的人都相信溶合遺傳──子代的性質,是由父代性質互相溶合而成……」(註1)。 進化論的主要題目是推測地球已有約45億年的歷史,在38億年前,單細胞的生命開始出現。單細胞生物由於有利的突變,一步步累積進化。成為今日眾多難計其數的物種 (註2)。只是我們要明白 這悠長的時間是根據自然主義的推測,是無法證實的。因為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只有幾千年時間。當達爾文 (1809-1882) 在英國寫《物種起源》時候,另一位科學家在奧地利的修道院中,默默地用八年的時間,以12,980株豌豆植物作遺傳實驗。這人便是孟德爾 (1822-1884) 。他觀察豌豆植物的七種特徵,如花色或紫或白,莖幹或高或矮,種子或圓或皺,豆莢或黃或綠等等。孟氏的實驗結果發現了機制作用,特徵代代相傳的規律。 達爾文的《物種起源》出版時,因有反宗教的成份,迎合社會朝流,大受歡迎;1,250冊書一日之內被搶購一空。反之,7年後,孟德爾的實驗結果,於1866年在本地科學社刊發表;因為與進化論見解衝突,不受重視,無人問津。直到34年後,19OO年,方被3位科學家重新發現,認為是科學歷史上劃時代的重大實驗,奠定了現代遺傳學的基礎,引起廿世紀生物學知識的長足進步。因此,在廿世紀以前,有遺傳科學知識的,可說只有孟德爾一人。 一、「溶合」與「分立」 世界眾多的生物,每種都有它的特徵。人有人的特徵,鳥有鳥的特徵,魚有魚的特徵等等,彼此不同。在每種生物中,有許多個體;個體與個體之間,也有個體的特徵,可彼此識別。自近代分子生物學發達,我們知道特徵都由細胞核中D N A 化學分子中的基因所表現。例如孟氏的實驗顯示,豌豆的花,紫色有紫色的基因,白色有白色的基因;莖幹長有長的基因,矮有矮的基因;種...